丝袜的发展史

艺术设计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越发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丝袜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大类中的一个分支,在历经诸多发展阶段后,丝袜的种类、外观和功能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服装被喻为人的第二皮肤,而对于薄若蝉翼的现代丝袜而言,这个比喻更为贴切。丝袜轻柔、舒适、透气、护肤,对腿部表面的轻微缺陷还能起到掩饰作用,使皮肤显得光滑而细腻,更象是女性腿部的第二层肌肤,同时还能完美地勾勒出女性柔和的线条与美感,这也正是丝袜成为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的原因。以下因素在丝袜设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从历史上看,凡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通常也是艺术设计的繁荣期。经济因素的作用首当其冲,它为设计发展提供了最为根本的物质基础。丝袜作为服装时尚产业中的一链,同样需要经济蕋础的支撑。早在17世纪左右丝袜诞生之日起,有关它的设计活动就开始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丝袜的设计达到一定水平,款式已经比较花哨和多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为例,当时织造丝袜的主要原料——尼龙纤雒都被用于降落伞等军用物资的制造,大量的需求和有限的生产能力使尼龙变得十分紧缺,社会各界甚至号召妇女们捐出自己的尼龙丝袜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战争使得经济发展受挫,并且导致了部分物质资源的极度匮乏,这些来自客观方面的制约,迫使丝袜暂时退出市场,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了女性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件物品。尼龙的短缺令设计师开始寻找替代材料,由于战时政府明令禁止在穿着用品中使用真丝,于是一些女性又开始穿上了毛袜(WoolenStocking),有些女性索性在腿后画上一道丝袜的缝纫线迹,装作穿了丝袜的模样,同时商店开始提供“画袜子”的服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期待丝袜发展显然不切实际。直到美国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包括丝袜设计在内的艺术设计才得以恢复”元气”继续前行。因此很明显,经济条件的优劣直接牵制促进着设计的发展。


除经济因素以外,一个国家政治环境的优劣、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也都影响到艺术设计的发展,甚至某个设计门类的生存。在中国,直到改革开放后丝袜设计才真正起步,足足比西方晚了数百年。原因并非是经济条件不够,而是在之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甚少,社会开放程度比较低,国人的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长时间的封闭形成了以朴素为风尚的服饰观和较不成熟的服饰消费心理。在”黄军装”一统天下的时代,作为舶来品,丝袜的生存基础还未形成。没有立足之地,当然就更别提设计如何发展了。随着我们敞开国门,丝袜日渐成为我国女性日常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在服装消费上的从众心理逐渐发展为一种求异心理,开始刻意追求个性化,反映出了表现自我、塑造自我和追逐时尚的个性意识和审美情趣,这种社会观念的变革、解放,都为丝袜设计在我国进一步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次,设计始终是一种为他人、为市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势必导致消费产生新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也正是对设计提出了更髙要求,毕竟,人们与生俱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懈追求是艺术设计发展最根本的原动力。自从16世纪西班牙人将连裤长袜与裤子分开织造袜子后,长统丝袜将其原始的袜筒型保.持了很长时间。由于以前袜子所采用的材料并不象现在这样富有弹性,为防止袜子下滑,人们在丝袜上增加了松紧带,不久发现过紧的松紧带会阻碍女性腿部正常的血液循环。于是人们又设计出专用于长统丝袜的吊袜带,它直接将长统袜和内衣裤的下摆相连接,不仅解决了袜子往下掉的问题,据称还能使人保持优美的S型曲线。不过它的发展并未就此结束,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迷你裙的出现将丝袜从“幕后”推向了“台前”。此时裸露在外的吊袜带显然不再适宜,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设计,因而丝袜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内容——紧身连裤袜(Tignt)诞生了。资料显示,连裤袜一经面市就得到了女性们的认同,迅速占据了大约70%的丝袜市场,直到现在,它也仍是丝袜市场中的主力军。可见新需求为丝袜设计的不断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近年来丝袜在新需求的影响之下还出现了一些新成员。例如无趾丝袜就是其中一员。拥有一双纤纤玉足的女性都爱在夏季穿露趾凉鞋,而在穿这类凉鞋时绝大多数人又都是不穿丝袜的。但对于一些工作在办公环境中的女性,穿着丝袜似乎已成为一种礼仪。这些上班女性的需求使无趾丝袜应运而生。这种丝袜顶端为开放设计,脚趾能够自然裸露在外,活动自如。由于顶端的安全防滑环与环口四周均含莱卡纤维,使袜子不会随意滑动移位或在脚部叠积并舒适合脚。还有一些保暖、保健(如治疗華脉曲张,促进腿部的血循环力)等新功能的“另类”丝袜,也都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新发展。

另外,新科技对艺术设计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任何艺术设计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片面的,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吸取其他门类学科(如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这一点在丝袜设计上体现地再明显不过了。

从丝袜的织造方式看,上世纪50年代前,丝袜还不是现在世人所熟悉的模样。因.为技术条件的制约,每个袜统都是一片按腿形设计的平面材料,同裤子一样需要缝制后才能连形成立体的造型。从当年一些丝袜厂家的广告中都能看到“名师制版裁剪”、“按照最美的腿形缝制而成”等字样。所以那时的时髦女性,每人腿后都有两条明显的的缝纫线迹。直到50年代初期,人们发明了可以生产出符合腿形的立体丝袜大圆筒编织机,令人不适的缝迹线才从丝袜上消失了。也正是科技发展,帮助丝袜得以实现从手工编织到机械编织,再到无缝针织的一次次飞跃。丝袜编织工艺的改进还使复杂的提花、精致的蕾丝、生动的条纹和鱼网纹,甚至金属线和眩目的水晶钻石,都在丝袜上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从采用的材料看,最初的原料多取自天然,如棉、羊毛、真丝或是人造丝,尽管用这些材料织出的袜子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与人体形状贴合,不过它们仍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缺乏弹性,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必须经过仔细切割和缝纫,不仅造成材料利用率低,而且织出的袜子也很松垮,舒适感较差。1937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尼龙纤维(Nylon)引发了丝袜革命。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絹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用它织出来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耐穿,而且便宜,更重要的是女性从此告别了松垮的袜子。1938第一批尼龙袜投放美国市场立即大受欢迎,尼龙丝袜的出现无疑是丝袜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女性们也发现尼龙丝袜存在的一些缺陷,如透气性差、吸汗性低等等,不过尼龙与天然棉线的混织使丝袜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1959年杜邦公司再次向世界贡献出了具有优良弹性的人造纤维产品——莱卡(Lyera),使丝袜的弹性更胜一筹。1970年起莱卡被正式运用于丝袜产品的生产。近年来杜邦公司利用生物技术又研制出了多功能纤维Somalor,它的性能又一次超越了莱卡。在纺织品成分中莱卡纤维最多只能占20%,而Somalor可以达到100%,并且Somalor牵伸丝在受到大约120%外力拉伸时,弹性回复率仍能达到100%。可想而知,这项技术在丝袜设计未来的应用中,前景将是无限光明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用于丝袜织造的面料将愈加丰富,甚至从“有形”发展到“无形”。2003在日本东京就研制出了一种新概念喷雾剂式丝袜,在中国销售时它被称为了“空气丝袜”(AirStocking)。它是一种高度精细化丝绸喷雾剂,由超微粒子粉末制成,使用时只需将其均匀喷到腿上并涂抹均匀,喷雾液体会在数分钟内就凝固。空气丝袜中经过特殊处理的超微粒子对人体的汗液体以及水分具有防护作用,强力遮盖腿上的毛孔和色斑,并且充分展现连丝袜无折无皱、与皮肤完美贴合的柔滑效果。新材料的使用必然导致设计过程中新概念与新形象不断涌现。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如此,在设计的一次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研究和寻求人与人造产品之间协调关系的人体工程学近年来也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必然能为设计水准的提高提供更多可靠的保证。如丝丝袜牌”Rimf就推出了新概念“8D丝袜”,这些都是结合技术优势挑战设计新领域的产品。另外,市场中各种二维或三维的服装CAD软件的出现和运用显然能够于设计过程中,在服装结构制作方面帮助提高科技含量和正确率以及生产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服装生产方式出现了一个新趋向。个性化趋势的继续发展,致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出于对服装的舒适度、款式和面料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从而选择进行量体裁衣。于是现在国际上已出现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服装制作生产模式——规模化定制(masscustomization)。它将确定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其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的增加,而不相应的增加成本。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规模化定制,但是这种生产方式的雏形也有了,如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大城市中就已经开出了不少类似T恤图案定制设计的商店。可以预测随着规模化定制生产模式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将会出现专门为女性度身定制的个性化丝袜商店。

纵观丝袜的发展历程,正是一段揉合了实现人类需求和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在现代社会各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丝袜设计同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现代社会进人了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相信,丝袜设计一定会在如此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中走向一个新高度。


版权声明

丝袜网(www.siwa7.com)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